队列的表现直接关系到战斗效率和资源采集的流畅度。合理调整队列能让你的舰队在探索、采集和战斗中事半功倍。首先队列分为前中后三部分,前排角色需要扛得住伤害,中排负责快速输出,后排则要有控制和爆发能力。这种布局能让你在开局就占据优势,为后续行动打下基础。记得根据对手的阵容灵活调整,比如面对高爆发敌人时,可以适当增加前排坦克的数量。
工程舰的队列管理是资源采集的核心。建议将工程舰和运输舰混编,比如搭配721载货型运输舰,能显著提升采集效率。前期工程舰仓库容量小,频繁往返会浪费大量时间,所以混编可以延长单次采集时长。别忘了给工程舰配备仓库舰,这样能减少往返次数,让采集过程更顺畅。如果遇到高等级矿区,可以和小伙伴共享计划圈,既能提高安全性,又能互相支援。
主力舰队建议采用2+1模式,即两队功能互补的编组。一队主打正面推进,前排用高防御舰船吸收伤害,中后排配置高火力巡洋舰或驱逐舰;另一队侧重机动包夹,选择高移速舰船绕后攻击敌方脆皮单位。注意不要贪心带太多大型舰船,否则指挥值吃紧会影响整体灵活性。遇到野怪扎堆时,可以分批次引怪逐个击破。
计划圈的巧妙运用能大幅提升队列效率。先用高速侦查舰探路并建立计划圈,主力舰队再通过曲速航行快速抵达,这样比直接行军节省时间。计划圈内的资源点记得优先探索,能提前掌握敌方动向。如果同时进行多线操作,可以把采矿平台和战斗队列分属不同计划圈,避免指令冲突。当需要集结盟友时,通过同盟任务同步行动时间,集中火力攻打高价值目标。
最后提醒几个细节:舰队残血会自动撤退,但默认设置可能影响连续作战,记得关闭非必要的自动撤回功能;中立协议任务中的加密通信技术能提升合作效率,但要注意保持与私人掠夺者的安全距离;大型舰船虽然强力,但在小行星稀疏区会受限,必要时可以用高辐射区域规避小船围攻。多观察战场动态,及时调整队列策略才是持久发展的关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