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高矿石采集效率的核心在于优化舰船配置、合理规划采矿路径以及有效利用采矿平台。工程舰的选择直接影响采集速度,大型工程舰的仓储量和采集效率显著高于中小型舰船,优先将低级工程船替换为高级型号能大幅提升单位时间产量。舰船技术值的分配也至关重要,建议优先升级工程无人机系统的采集速度和仓储容量模块。
采矿路径的规划需要结合计划圈的摆放技巧。工程舰在计划圈内采用曲率移动,速度远高于常规航行,因此应将矿点尽可能靠近计划圈边缘,尤其是基地与计划圈圆心连线方向的边缘区域。这种布局能最大限度减少低速航行时间。对于重叠计划圈的情况,需拆分分析每个圈的路径效率,确保所有矿点都处于最优移动路径上。
采矿平台的合理使用是中期提升效率的关键。初级平台仅适合过渡,中级平台可降低矿点开采难度并允许双船同时作业,高级平台则能实现资源直送功能。平台选址应覆盖22范围内的高等级资源带,并优先建造在基地与矿区的关键路径上。需注意工程舰进入平台范围后会降为巡航速度,因此可通过预置计划圈或限制开采区域来避免效率损失。
仓储系统的优化能显著减少往返频次。为采矿舰队配备高仓储量的运输舰,如AC721通用型,可将单次运输量提升至22200单位以上。这种配置使得矿船能持续作业更长时间,降低因频繁返航导致的时间损耗。离线期间可将战斗舰船临时编入矿队增加仓储量,并提前开启基地护盾保障资源安全。
长期发展需要平衡资源采集与舰队建设。过度投入采矿设备会延缓军事力量成长,但完全忽视采集效率又会导致资源短缺。建议在基地6级后集中资源建造中级采矿平台,逐步淘汰初级设备,同时保留足够产能维持舰队更新。采矿平台的覆盖范围与矿区等级需动态调整,确保金属、晶体、重氢三类资源的均衡获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