恐龙作为核心生物系统拥有多样化的功能定位,其能力差异直接影响玩家的生存策略与发展路线。游戏内恐龙按用途可分为资源采集型、战斗辅助型、运输载具型及特殊功能型四大类,每种恐龙在生态链中的角色通过独特的属性与技能实现。
资源采集类恐龙具备高效收集特定材料的特性,例如星尾兽能显著降低石头重量并提升采集效率,甲龙与熔喉龙专精金属矿开采,而猛犸象、河狸等生物则针对木材采集进行优化。这类恐龙通常具备负重减免特性与专属采集动作,其效率远超人工采集。安康鱼在海底探索时能提供珍珠与甲壳的十倍采集加成,麝足兽则擅长收集有机聚合物等稀有资源,形成完整的资源获取生态链。
战斗与辅助型恐龙构成玩家防御体系的核心。羽暴龙能为团队提供减伤增益,水獭可大幅提升环境抗性,异齿龙则发挥移动空调的温控作用。回血猪与雪皓的治愈能力在持久战中至关重要,而泰克飞船的吸附功能可临时控制敌对生物。这类恐龙往往需要精细的战术配合,其技能释放时机直接影响战斗结果。畸变劫掠者凭借减重特性与索道攀爬能力,在地下探索中展现出战略价值。
运输与移动类恐龙重新定义了地图探索方式。风神翼龙作为空中起重机可吊运中小型生物,阿根廷巨鹰的负重飞行能力使其成为物资运输首选。古神翼龙独特的滑翔机制与无齿翼龙的机动性形成互补,而袋鼠的育幼功能优化了幼龙培养流程。这类恐龙的移动速度、载重上限与地形适应性,直接决定了玩家扩张领土的效率与安全系数。
特殊功能型恐龙构建了游戏内的自动化体系。玛瑙螺持续生产水泥资源,屎壳郎将粪便转化为化肥,闪角鹿兼具生物雷达与照明功能。水龙兽的经验加成效果加速恐龙成长,偷蛋龙则缩短繁殖周期。这些功能型生物虽不具备直接战斗力,但其产出效益会显著影响基地建设进度与科技研发速度,形成独特的后勤保障网络。
恐龙的驯服与培养需要综合考虑食物偏好、击晕方式与栖息环境。肉食龙需准备优质生肉或特定饲料,草食龙依赖各类浆果蔬菜。麻醉箭与流星锤等工具的合理运用直接影响驯服成功率,而眩晕值维持与饥饿度控制则是驯服过程中的关键参数。不同恐龙的鞍具解锁等级与制作成本,构成了循序渐进的培养体系。